做產品服務時,需要有原型思維的4個簡單法則。

投入一個新創事業,怎麼知道要做的東西,行不行?
製作一個更完美的原型需要很長時間,但這樣做的話,出錢的人會哎,因為做創業的就是跟時間賽跑,但可以不做嗎?
很肯定的是不可以!(我知道很多人還是沒有做的,先做再說!)



[ From : Eric Ries ]




[ From : Eric Ries ]





如果產品設計方向無誤,怎麼測試這些都是無所謂。
但面對的現實往往是並非每個創意都是對的,不管是不是冒險測試一個大膽想法,或者只是要及早弄清方向。


為了及早測試想法,你需要在觀念上做改變:從完美到恰好為止,從長期品質到暫時模擬。我們稱之為原型設計思維,它由四個簡單原則組成。

1、萬物皆可原型
這麼說聽起來有點老套,但確實如此,請務必相信。如果在進入周四時懷著樂觀的心態,保持總有方法製作原型並測試產品的信念,你就能搞定。
(週四?對,只有五天就搞定,可以參考 SPRINT衝刺計畫 )

2、一次就可以丟
不要試圖製作任何不願意拋棄的原型。切記:這個解決方法可能不能執行。所以不要讓自己有一種想法,就是要搞很久的準備,減少對原型上額外工作回報的期待。
提醒你,迷戀上可能會被證明失敗的方案,你會更容易失敗。

3、有學到就好
原型存在的意義就是驗證假設,所以請聚焦在目標上。我們不需要一個完整功能的產品原型,只需要被測試的與用戶互動的部分看起來像真的一樣。

4、原型必須真實
為了獲得周五檢驗結果的準確性,沒法要求客戶憑想像去完成測試。你得展示真實的原型,讓用戶的反應都將是真實的。

怎樣才算真實?當週五在測試原型時,你希望客戶的反應是自然真實的。
如果只是用虛幻的原型,比如手繪的紙上原型或者簡單的線框設計,是沒法奏效的。

一旦用戶無法完全沉浸在真實場景中,他們就會自動切換到回饋模式。這種模式下的用戶會努力表現的更有幫助並絞盡腦汁的提供建議。
在周五測試時,用戶的本能反應更具價值,而回饋的意義就要被大打折扣。
(對,是週五,參考 SPRINT衝刺計畫 )

反應和回饋的區別很重要。人們往往希望通過原型來驗證用戶的本能反應,在一天的日程之內越真實越好。


理想原型應該擁有“金髮女孩的品質”。(這是老外的想法呀~)
我會說就像我們台灣曾出現的的廣告,什麼__好吃,不會太甜,不會太鹹,嘟嘟好。
或許有個經典的中興米廣告台詞,有點黏又不會太黏,應該可以適合這個形容。

原型質量太低,人們不會相信這是真實產品。
原型質量太高,會耗費太多精力,搞到於無法準時完工。
原型需要“有點黏又不會太黏”,不要太高,也不算太低,恰到好處即好。





From : The Prototype Mindset


做產品服務時,需要有原型思維的4個簡單法則。 做產品服務時,需要有原型思維的4個簡單法則。 Reviewed by 贏在痛點●痛點營 on 下午1:59 Rating: 5

沒有留言:

技術提供:Blogger.